【Fashion Issues】巴黎的百貨為何還是要 SHEIN?

BHV、SHEIN 與法國時尚的矛盾時代

· 發燒話題,時尚

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,在今年6月的時候有,法國參議院通過所謂的《反快時尚法案》,針對「超快時尚(Ultra-Fast Fashion)」所帶來的環境衝擊與市場不正義畫下紅線,然後卻在同一年的11月, SHEIN在巴黎 BHV Marais百貨開出其法國首家,也是全球首間實體店面,爭議不僅如此,同一日法國監管機構宣布暫停 SHEIN 線上平台在法國的運作。

道德紅線與商業現實,在一個城市裡同步上演。這樣的矛盾,看似荒謬,卻是真實呈現在巴黎百貨一隅。為什麼百貨業者明知會引發爭議,還是要選擇與SHEIN合作?

Section image

從開設第一家實體店到線上平台被迫暫停運營,11月短短幾日, SHEIN在法國發生了什麼事:

2025 年11月初,法國反詐與消費保護總署 DGCCRF 指出,SHEIN 網站上出現疑似幼童外型的性愛娃娃產品。此一情況觸動未成年保護的強烈警戒。

SHEIN 於11月3日表態:若再販售此類商品,法國將「禁止其市場進入」。隔日,SHEIN 宣布全面暫停成人品類與第三方賣家上架。並在回應中表示:願配合法國監管機構,若有要求可提供購買名單以協助偵辦。

11月5日,SHEIN 在巴黎市中心的 BHV Marais 開設其首家常設實體門店。當天,法國政府亦宣布啟動對 SHEIN 線上平台的暫停程序,並有報導指出網站被部分封鎖。現場排隊、大量抗議與警力維安也一併出現。

而早在這之前,法國已對 SHEIN 在其他合規領域(例如 Cookies、微塑膠、廣告標示)開出罰單,2025 年內在法國累計罰款金額約 €1.91 億。

Section image

從現實主義角度分析的四個理由

一、客流焦慮與年輕世代吸引力

傳統百貨近年受到電商衝擊明顯。Z 世代與年輕消費者已經習慣線上購物,但仍渴望「吸睛的實體體驗」。 對 BHV 而言,引進 SHEIN 不只是租金收益,更是一個吸引年輕族群們重新踏入百貨的實驗與理由。
二、多渠道布局的現實

對 SHEIN 來說,開設實體店是將龐大線上流量轉化為信任與體驗的策略;對 BHV 而言,這是「線上+線下」的雙向導流。 即便低價品項與高頻上新並非百貨傳統主流,但在銷售成長停滯的環境下,能帶動人流與媒體聲量的品牌,就是戰略資產。
三、場域與租賃商的商業邏輯

BHV 位於巴黎最具價值的 Le Marais 區。對 SGM 這類以不動產投資為核心的集團而言,保持館內高稼動率與話題性比品牌形象更重要。引入 SHEIN 意味著短期租金穩定、客流可見、媒體聚焦;在財務報表上,風險與收益都能被量化。
四、道德與商業的雙重壓力

SGM 同樣面臨轉型壓力。 在「商場必須成為生活體驗空間」的新零售時代,如何同時維持文化調性與吸引年輕客群,是生存的關鍵。

Section image

因此容忍爭議,先創話題、再修形象,也許正是 SGM 的策略節奏,這種邏輯並非沒有風險,但在投資人視角下,足以被包裝為創新與話題經濟的一部分。

接下來的走向,才是一切的開始

SHEIN 事件並不只是一場品牌危機,這正是巴黎零售業的矛盾縮影:當理想與商業相遇,價值不再只是對與錯二選一的是非問答,而是一場關於成本、回報與生存之間平衡關係的申論題。從本次 SHEIN 涉及爭議商品事件,到與百貨業者合作開設實體門市,可以歸納出三個值得觀察的層面,而它們發展的走向,或許將牽動整個時尚與零售生態的未來。

一、監管「制度化」

這次對 SHEIN 的封鎖與刑事調查,可能成為歐盟各國在數位平台治理上的參考案例:從「內容審查」到「商品責任」,跨境平台不再能以「第三方上架」作為免責藉口。
二、品牌策略的重新定位

SHEIN 若要維持在歐洲市場的立足點,勢必要重建「可信度」。這可能意味著加強合規審查、推出更高價或「永續支線」產品,或是與在地設計師合作以洗白形象。
三、百貨與投資結構的下一步

未來的關鍵將在於:能否在「吸引年輕消費者」與「維持文化品味」之間找到平衡? 畢竟,法國百貨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再只是對街的 Printemps,而是每一個能在手機螢幕上開店的平台。
從巴黎到全球:回到原點的時尚

Section image

這場圍繞 SHEIN 的風暴,其實是整個時尚產業的一面鏡子。它映照出永續價值與即時消費的拉鋸、現實情況與品牌理想的矛盾,也讓人重新思考:在講求速度與價格的世代裡,「時尚」是否還能保有靈魂?在這起事件中最讓我感到諷刺的是,SHEIN 的門市開在巴黎市政廳對面,而這座城市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最擅長定義「經典時尚」的地方。

但或許,當年的法國以創新與速度開啟一個時代,如今這份精神只是以另一種樣貌回到原點。 它看似背離傳統、令人不安,卻也可能正預告著未來的時尚模式。巴黎依舊走在最前端,只是這一次,它領先的不再是高訂的夢,或是解放衣物對女性的束縛,而是「現實的速度」。